長渠清如許,源頭活水來——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走進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院
向學生展示物聯(lián)網鎖
“18.66、37.19、45.1……89.03!從2014年度的18.66億立方米到2021年的89.03億立方米,年供水量逐年攀升,七年間南水北調工程都經歷過什么?南水北調的運行管理人員又都做了什么?這節(jié)課由我?guī)ьI大家一起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前世今生’!”。12月9日,在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院的多功能報告廳內,寶豐管理處工作人員富有感染力的講解,給200名學校師生代表帶來了一場“特殊”的講座。為慶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七周年,全面宣傳南水北調工程的社會、生態(tài)、經濟效益,寶豐管理處組織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入校宣傳活動,首次將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搬進大學課堂。
“國之大事”之美——穿山越河引驚嘆
“沒想到水利工程竟然能建得這么美!不愧是“國之大事”!”在講座現場,觀看了南水北調宣傳片后,來自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校建筑工程系的師生驚嘆不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大名鼎鼎的陶岔渠首大壩、南陽彩虹橋、方城風車、平頂山沙河渡槽、鄭州穿黃工程、西黑山分水口,還有倒虹吸、渡槽、暗渠、涵洞、泵站等多形式的建筑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就座一個水利工程博物館。每一個建筑物都閃爍著數萬名建設者的工匠精神,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在確保工程運行安全的同時,也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增加了不少“網紅打卡地”。
“自渠首、出陶岔、穿黃河、盤桓于崇山峻嶺間,最終潤澤京津。在1432公里的長渠上,每一公里都凝聚著水利人的心血;在沿線的159座輸水建筑物上,一磚一瓦盡顯中國建筑之美;在覆蓋全線的遠程自動化操控系統(tǒng)中,每一個設備都是南水北調運行管理人員智慧的結晶!”丹江口水庫有多大?世界第一渡槽有多長?穿黃工程有多難?……管理處工作人員時而閑庭信步,時而慷慨激昂,用一組組數據、一張張圖片向在座師生進一步展示著南水北調的巍峨壯觀。
“國之大事”之利——補水惠民顯效益
南水如何解北方之渴?沿線河流為何重現生機?南來之水為地方經濟發(fā)展帶來多少效益?帶著這些疑問,大講堂來到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管理處工作人員再次用一組組數據和近年來地方媒體關于生態(tài)恢復的相關新聞報道,向師生展示南水北調的生態(tài)效益。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以來,已累計調水超435億立方米,“南水”已成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線24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過7900萬,水質穩(wěn)定達到或優(yōu)于地表水Ⅱ類以上。已累計向沿線51條河流生態(tài)補水超69億立方米,大大改善了受水區(qū)河湖生態(tài)環(huán)境,受水區(qū)地下水位也止跌回升。在北京,南水北調水占城區(qū)自來水供應量的75%。在天津,14個區(qū)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占天津城區(qū)日供水量的95%以上,南水已成為天津供水的“生命線”。河北80個市縣區(qū)用上南水。河南受水區(qū)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市南水的占比也達到了90%以上。
“國之大事”之責——安全宣講入人心
講座現場時而掌聲不斷、時而嚴肅靜謐,在講座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寶豐管理處的講師針對水的重要性、當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以及嚴峻的用水形式進行著重的講解分析,并呼吁全體師生節(jié)水護水,養(yǎng)成科學用水的好習慣。最后,講座以一部《讓生命之水與安全同行》的防溺亡宣傳視頻結尾,講師通過視頻,將南水北調總干渠的輸水原理以及預防溺水自救知識向廣大師生進行講解,使廣大師生對南水北調有了新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防溺水意識。
值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七周年之際,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走進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院意義非凡。本次大講堂的受眾均為心智成熟的大學生,他們正處于確立人生遠大理想的關鍵時期,即將畢業(yè)步入社會,站在新的轉折點上,急需一種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輿論引導。“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必將感染他們,激勵他們,以致成就他們。這次宣講或將成為他們的一次思想啟蒙,指引他們朝著更加精彩的方向不懈努力奮斗。
活動合影
“這次講座很‘解渴’,不僅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了工程知識,接收了防溺亡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了、學習了南水北調精神!從工程論證到移民征遷,從開工建設到如今的通水七年,南水北調工程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戰(zhàn)天斗地、攻堅克難、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作為當代大學生,理應對這種精神進行學習與傳承!真心希望你們多來幾趟,讓更多的學生去了解南水北調,去傳承這種民族精神!”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校常務副院長徐宗華在此次講座結束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