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我是一名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小伙子,也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一名青年工作者,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成長經(jīng)歷和我的家風故事。
小時候由于多種原因,我從小就是在外婆家生活和成長的,直到上了大學和參加了工作,我才離開了老家,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外婆和外公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他們文化程度不高,整日里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但是他們身上有許多寶貴的精神品質(zhì),這種精神品質(zhì)也影響著我、引導著我、教育著我。他們不僅是我最親近的人,也是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老師”,是他們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感恩、如何奉獻、如何生活。
遵紀守法,堂堂正正。童年的時候還小,不懂得什么是法律,但是做好事與做壞事自己還是能分得清楚,因為外婆從小就教育著我,要分清是非黑白。在這方面她給我講得最多的一個故事就是“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告訴我從小都不能順手拿別人東西,不管東西的“大”與“小”,不是自己的堅決不能拿。另外一方面就是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干偷雞摸狗,損害家庭名聲的事。外婆常說:“人窮志不窮,做人就應該不做虧心事,心里坦蕩蕩,不怕別人說閑話,這樣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愛戴和尊敬。”縱觀如今社會那些做了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壞事都是會被發(fā)現(xiàn)的,即使不被法律制裁也會遭到他人的冷眼相看。我從小也立下決心:要遵紀守法、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
鄰里友好,與人為善。在農(nóng)村除了和自己家里人生活在一起之外,接觸最多的也就是左鄰右舍了,那時候的農(nóng)村人不僅樸實善良,更是友好互助。如果你是一個農(nóng)村人,在吃飯的時間里,你就會看到大家都是端著自己的飯碗坐在門口吃飯,要是看到鄰居從地里干農(nóng)活回來晚了,外婆也總會給鄰居端碗飯過去,同樣鄰居家里面如果有好吃的了也總會把我叫過去,從掛起的“竹籃子”中給我取出一塊餅干、一塊點心,那種“味道”至今是我覺得最好吃的東西。到了秋收季節(jié)或是農(nóng)忙季節(jié),大家都是干完自家農(nóng)活后,去幫助別人家。這些行為雖然很簡單,但是會讓鄰里之間關(guān)系和睦,至今這種行為在農(nóng)村一樣很常見。的確,我們要在社會的大家庭好好地生存下來,是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的,無論是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上,幫助別人其實都是在幫助自己。
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齊家、興國的重要因素。勤勞和節(jié)儉,在農(nóng)村人身上也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外婆那個年代的老人,因為他們經(jīng)歷過我們所沒有經(jīng)歷過的艱苦時光,更知道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外婆有一雙勤勞靈巧的雙手,她總能把破了洞的衣服,修補得整整齊齊,清洗得干干凈凈,讓人穿在身上仍然覺得很舒服。外公有一個習慣,總是要等小孩子們吃完飯后再去吃飯,然后把那些剩在碗里的飯菜倒進自己的碗里,告訴我們:“剩飯很好吃,不要把剩飯倒掉,倒掉后太可惜了?!睆乃脑捳Z中我雖然感受不到責備,但那時的我已經(jīng)要求自己以后不要剩飯,吃多少盛多少。這種美德我至今還牢記于心,付諸于體。
知恩感恩,忠于奉獻。古人云:“羔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眲游锷星胰绱?,我們又怎能不這樣做?“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外婆時常教育我要知道感恩養(yǎng)育自己的人,幫助自己的人。要忠于自己的國家,長大要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每次回老家看望外婆時,外婆總會語重心長地講:“在外面要好好工作,不用操心家里面的事情,沒事不要來回往家里面跑,有一份這么好的工作不容易,要懂得感恩,要講奉獻,不能干什么事總想著自己,咱們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更要學會吃苦、多干一些、多做一些沒什么大不了,感覺自己苦了、累了,你就想想革命年代那些先烈們是怎么付出的,從前的人受的苦受的罪你是感受不到的?!币舱羌依锶说闹С趾屯馄艜r常對我的教育,讓我充滿了力量、堅定了信念要好好投入到南水北調(diào)工作中去。2019年10月,在得知我們的穿黃隧洞(A洞)要進行精準維護,需要管理處人員積極參與進去,我同妻子和母親溝通后,就果斷地報名參加了。盡管事前得知去了穿黃后可能要長期在那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堅持到最后,一方面因為我是一名南水北調(diào)的新青年,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單位和組織需要我的時候,我要勇敢地站出來,用真實的行動去體現(xiàn)一個南水青年的作用,用主人翁精神投入到南水北調(diào)事業(yè)中去。另一方面,是有了妻子和母親的支持,正是她們在后方辛辛苦苦地照顧著家里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才使我毫無顧慮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在穿黃工作的日子里我很充實,每天也能學到很多新知識、新技術(shù)。這也告訴我,奉獻實際上更是一種收獲,而且這種收獲要遠遠超過于平常。
我的“家風”實際上很簡單,它是一種精神,一種延續(xù)傳承的精神。和平年代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是共產(chǎn)黨人用鮮血灌溉的,我們要從紅色家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感受更強的力量,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和崇高信仰。只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社會風氣才會好,我們國家才能更文明、更進步。
- 上一篇: “南水記憶”,我來存
- 下一篇: 程醫(yī)博的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