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馳千里護長渠
馬紅科,地地道道的西北回族漢子,一名“70后”老大哥,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老馬”。老馬從相距1500余公里的青海而來,克服飲食、文化、氣候等差異,加入南水北調已經(jīng)八年了。去年,他在安陽買了房,算是扎下了根。自己的困難不管怎樣都能克服,可因遠離家鄉(xiāng),對家人陪伴的缺失,是馬紅科最大的遺憾。
近年來,老馬的父親總是身體不適,令他掛念不已,入夏后,父親的身體更吃不消了。路途遙遠,盡管放心不下也沒辦法經(jīng)?;丶摇=衲?,老馬下定決心要把父親從青海接到安陽療養(yǎng)一段時間。為了讓父親住得更舒適,他租了套家具家電一應俱全的三室一廳,后又幾經(jīng)輾轉,終于在7月初,把父親安頓在了安陽的家。
來到南水北調的這些年,老馬平均一年只能回家四次,陪伴家人的時間很有限。他心里想著,這次父親來安陽住下,雖說自己每天白天還需上班,但至少晚上和周末,可以多陪陪父親了。自父親來的那天起,老馬就像打了強心針一樣,一天四趟的兩點一線奔波起來。早上做好飯,安頓好父親后來上班,中午回家,路上買菜、做飯,照顧好父親后再來上班,晚上下班依舊……他在南水北調的運行管理者和父親病榻前的孝子兩個角色之間轉換著,雖說勞累不少,但心里也是甜的。
7月10日至11日是周末,老馬終于得空好好陪陪父親,親手為父親做一頓飯。然而,一次預警不期而至,打亂了老馬的安排。晚上8時30分,工作群內傳來緊急通知,要求全體人員提前到晚上10時前到崗。好在吃晚飯的時候,老馬已經(jīng)和父親說好,周日一早他就要到單位防汛應急備防,仔細交代好了父親第二天的一日三餐。老馬走到床前,和父親說了一聲,就離開了家。來到單位,他就馬不停蹄地和同事一起前往現(xiàn)場布置防汛設備、人員備防工作。11號一早,又開始了一天的雨中巡查。
下午,狂風大作,雨勢驟增,盡管逆風而行、步履蹣跚,盡管需要時不時擦拭被雨水模糊的眼鏡,老馬還是始終迎著暴雨,腳步不停。走到崗嘴溝左排倒虹吸進口,老馬走到渠道外坡坡腳仔細巡視起來,因為是高填方渠段,來之前這兒就已經(jīng)被老馬列為了重點巡視渠段。果然,沒過多久,老馬就在外坡的橫向排水溝旁邊停了下來,他叫來隨行的同事仔細辨別,確認此處有沖刷痕跡。如果不及時處置,可能會影響護坡穩(wěn)定,影響工程安全。老馬立即與同事一起,用彩條布對沖刷部位進行覆蓋,避免對干砌石底部掏刷,有效保護了坡腳。為防止產(chǎn)生其它隱患,他在現(xiàn)場一盯到底,直到晚上6時30分雨停才離開。
12日,安陽天氣又恢復了往日的晴朗,可是預警沒有解除,老馬也只是利用中午的時間匆匆回家一趟,下午依舊按時到崗。能找個合適的保姆是他現(xiàn)在最迫切的需求,既能更好地照顧父親,也能讓他更加安心地工作。
老馬的家在美麗的青海,家鄉(xiāng)牛羊成群,有純潔的祁連花,還有他的民族信仰的神靈。是什么讓他如此堅定地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南水北調?他說,從小他見證了工程建設者來到家鄉(xiāng)勘察測量,家鄉(xiāng)因工程建設者修建的一條條公路、一座座建筑變得更加富裕、便利,他就勵志要做一名工程建設者,可以為祖國發(fā)展做出貢獻。成為一名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運行管理者,老馬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他愿意堅持,默默守護。
- 上一篇: 【防汛有我】泥濘的雙腳
- 下一篇: 【防汛有我】防汛一線,勇于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