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麥
五月的南陽,月季繽紛似錦,麥子澄黃似緞。習近平總書記的蒞臨,更讓這座地處豫西南的盆地城市處處充滿著豐收與喜悅的氣氛。
20日這天,正在上班的我突然接到老家父親的電話,說家里的麥子要收割了,有空了回去幫著收下麥子。聽到父親的話,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十幾年前,割麥、曬麥、打麥等收麥的情景一一浮現(xiàn)在腦海里。
記得那時候我還在上學,父親作為莊稼的老把式,在割麥時手拿著有點弧度的鐮刀,在炎熱的麥田里飛快地揮舞著,成片的麥子在他的手下不斷地倒下,然后用麥桿做成的捆繩將麥子困成一小捆一小捆的。而我由于割麥技藝太差,割出來的麥茬高高低低不說,而且熟透的麥穗由于不會用力,極容易丟撒到地上造成浪費,因此父親一般都不讓割,只讓我將成捆的麥子扛到拉車上,并撿拾地上散落的麥穗。將麥子用牛車拉回去后,找個平整的稻場(農(nóng)村翻曬﹑碾軋麥子、稻谷的場地),將成捆的麥子解開平攤到地上,在烈日下暴曬,上面曬透了再將麥子翻個面繼續(xù)曬。曬完麥子之后,再讓牛套著磙子(圓柱形的碾軋器具),人在后面拿著鞭子吆喝著牛,繞著圈將麥粒擠壓出來,然后把上面覆蓋的麥秸挑走,下一步就該揚場了。揚場一般都到夜晚了,點起電燈或在明亮的月光下進行,揚場的時候,需要有風的助力,利用木鍬將麥子一鍬一鍬地高高拋到空中,麥粒和秸稈屑就借著重力和風勢自然分開,之后將麥子收攏到一起,裝入袋子里,麥秸桿堆成堆另作柴火和牛飼料用,這樣收麥工作就算完成了。那時候的記憶就是收麥的人戴著草帽,在烈日下?lián)]汗如雨辛勤的勞作,從一大早天未亮去割麥到麥入袋子里經(jīng)常要忙到半夜,一天下來忙得精疲力盡、灰塵滿面。
周末一大早趕回了老家,簡單吃了早飯就和父親一起去割麥。父親開著農(nóng)用三輪摩托車,直接把我們送到了地頭。我定睛一看,一片狹長的坡地上,小麥整整齊齊地披著金色的外衣,成熟的麥穗在微風中搖曳,多云的天氣相當愜意,十分適合干農(nóng)活。我們四個人一字排開,人手一把鐮刀,揮舞著向小麥割去。父親一邊割一邊告訴我,今年種了約有兩畝麥地,今天割的是最后一塊麥地了,現(xiàn)在年紀大了再加上作為南水北調(diào)水源地,丹江口庫區(qū)周圍坡地出于保護水質(zhì)需要退耕還林,今后就不打算再種麥子了,我瞬間明白父親今年喊我回來收麥是讓我再體驗下收麥的情景了,心里有種莫名的感動。一邊聊著天,一邊割著麥,大約七分地的麥子不到兩個小時就割完了,竟只微微出了點小汗。之后將麥子捆成小捆放到三輪摩托車上運回家。到家后父親啟動了自購的小型家用脫粒機,將麥穗和麥稈塞入脫粒機內(nèi),帶著微香的麥粒便從脫粒機下部不斷涌出,很快就裝滿了十幾袋,之后轉(zhuǎn)到平房屋頂上攤開晾曬。
上午短短不到三個小時,四百多斤的小麥便實現(xiàn)了顆粒歸倉,沒有了以往的汗流浹背,收割過程雖有艱辛但充滿著豐收的喜悅。這次回去收麥,與記憶中的老印象幾乎截然不同。除了受山地限制不便于機械收割外,農(nóng)業(yè)機械化使脫粒和曬麥省去了大量的勞作。今后隨著國家城鎮(zhèn)化進展的加快,大部分人會進城落戶,也許以后收麥這種工作大多人都將體會不到了。在今后的生活中當思來之不易的一粥一飯 ,將這次收麥的過程永存心間。
- 上一篇: 六月的雨——童年回憶
- 下一篇: 南水北調(diào),了不起!